读书时的一节课上,老师提了个问题,我想到了答案。但是,周围没有人举手,自己也不敢:既怕万一答错了丢人,也怕这么做有点刻意。
就在纠结的时候,有同学举了手,回答了问题,跟我想到的一样。老师很开心,于是说:期末考试平时分加 3 分。
那一刻,我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。
类似的情况,我们经常都在经历,比如:
一个新机会来了,很想争取,但觉得自己不符合要求,很怕提了想法,也只能获得领导的一句「你不行」。 在路上碰到领导,领导好像看到了我,但没有跟我打招呼,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? 做一份材料时,即使检查了两三遍,仍然担心里面有错别字,于是不得不去检查第四遍、第五遍。 它的弊端也很直接:犹犹豫豫,疑神疑鬼,小则影响进度,大则错失机会。 01 行动起来。 精神内耗的第一个表现是:还没有开始做,就考虑各种阻碍 。 比如想要策划一个活动,还没开始,就想着「领导应该不会同意」「预算肯定不够」「到时候现场一定手忙脚乱」。于是,自己否定自己,策划也写不下去。 · 领导会不会不同意? ——强化一下「必要性」和「可行性」。· 预算会不会不够? ——根据前两年的活动情况,做一下预算模拟。· 到时候现场会不会手忙脚乱? ——推演一遍整个活动流程,规划一下项目组每个人的权责。02 尽快交卷。 精神内耗的第二个表现是: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,不断修改,不敢提交。 比如方案得到完善后,又在犹豫「表述是不是不到位」「是不是应该画个流程图」,不得不继续改材料。 针对这个问题,之前也无解,直到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: 曹将,你想啊,假如你是领导,如果工作一天之内完成,只做到 8 成,那他是不是也理解?毕竟时间不够。但如果你继续拖下去,那他的期待是不是就到了 9 成,甚至是完美? 如果继续犹豫,说不定改得也达不成目标,那还不如赶紧提交,即使有问题,领导也能理解,并给出解决方案。 03 留好退路。 比如要去做一个分享,总是担心「如果忘记台词肯定会很尴尬」「如果他人提了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会很窘迫」。 · 比如怕忘记台词,那就在口袋里准备一张讲稿。如果真的忘记了,那就跟观众说一句「不好意思,实在太紧张了」,然后拿出讲稿。 · 比如怕他人提出自己不知道的问题,那就准备一个万能答案「这个问题我暂时也想不到答案,一会我们加个微信,再探讨以下」。 退路其实就是在「最好」和「最差」之间找到一个「中间状态」。它虽然不够好,但也没那么差,在我们承受范围之内。 04 别乱曲解。 比如有个同事说,在部门开会时,轮到自己发言了,领导看起了手机,他一定是对自己不满。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,叫做《新任CEO面临的七个意外》,里面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故事: 一位新到任的 CEO 在审批在审批营销方案时,发现里面的广告陈词滥调,而这很可能意味着要重新签一家广告代理商。在新的广告计划问世之前,他将营销方案暂且捆在了一旁。本来他想传递的信号是「打算在公司中推行一些变革」,其他人理解的却是,领导对他们的工作不满意。于是接下来高管们纷纷拿着计划来找他批准,包括各种寻常琐事。 领导的行为经常会被他人进行解读,于是延伸出一系列心理反应。但对领导来说,很多情况其实是无心的。 05 充足历练。 大一的时候,我也是特别怕演讲,因为总是担心出各种问题,而且也确实遇到了忘词的困境。 当自己在各种 10 人、20 人、100 人、500 人的场景下都演练过后,再遇到类似的挑战时,就不再手足无措。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精神内耗,很大原因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。但如果我们能提前将「未知」变成「已知」,内耗便迎刃而解。 比如在部门周会上做分享,即使表达出了问题,也不会有太大影响,但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训练公开表达。 再比如参与策划部门的团建活动,大家对活动细节的容忍度比较高,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,训练自己的策划能力。 我是小结 我们很习惯于「想太多」,这直接导致「精神内耗」:犹犹豫豫,疑神疑鬼,小则影响进度,大则错失机会。 3. 留好退路。 在「最好」和「最差」之间找到一个「中间状态」。5. 充足历练。 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,特别是利用好安全场景。我是尾巴 写到这里的时候,我越来越感觉,「精神内耗」本质上就是一种不自信。 比如你就是公司里这个领域最厉害的人,那你还会曲解他人的表情吗?你还会对提交的材料没信心吗?亦或者各种纠结吗?
下载必读必读必读 1,资源失效等问题请联系QQ:3037873928,先转存再下载。勿加网盘好友,无人应答。 2,在线解压常报密码错或损坏,还可能导致失效无法下载,请下载后解压,推荐Winrar不易出错。其他问题说明点我查看 。 3、强烈建议在本站注册成为会员后再购买,游客购买只能保留7天记录,如超过七天或购买后自行清空浏览器缓 存,将恢复购买前状态! 点我开通 4、part1.rar/part2.rar或.zip/.z01/.z02是分卷压缩包,须都下载放一起,再用Winrar解压第一个。